2024年1月6日,第四届双语认知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成功举办,会议由广外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主办。此次会议涵盖了三场主旨发言和六场特邀报告,共吸引了线上线下160余名师生参会,包括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众多博、硕士研究生。
1月6日上午,第四届双语认知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六教A209室正式开幕。大会开幕式由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周金华博士主持,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晨教授作开幕致辞。赵晨向各位与会专家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午的会议为三场主旨报告。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作了题为《二语加工中的句法优先:汉语二语学习者“量-名一致”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主旨发言。该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对实验材料的语义和句法信息进行了操纵,对比了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的量名搭配加工。结果显示,汉语二语学习者主要利用句法路线(syntactic route)来加工“量-名一致结构”,而对其语义信息加工不敏感。张辉团队得出结论,即汉语二语学习者并未与汉语母语者使用相同的加工机制,与二语加工的浅结构假说相悖。张辉团队进而尝试提出一个新的二语信息加工模式。这一模式是关于二语信息加工不对称模式的另一种可能,即二语学习者可能优先使用句法信息进行二语加工。本研究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探究汉语二语学习者的汉语加工机制研究,为双语句子加工带来了新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陈宝国教授发表题为《跨过文化的桥梁:抑制控制在二语隐喻理解中的作用》的主旨演讲,展示了其团队最近的研究成果。隐喻在日常语言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的手法,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隐喻是带有文化意义的语言表达,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属性。本研究以汉-英双语者为被试,采用汉-英文化一致和文化不一致的隐喻句以及字面意义句子为实验材料,利用隐喻解释和句子阅读等任务,通过三个不同的行为及眼动实验,考察个体的抑制控制能力在英语(二语)隐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二语隐喻理解过程中,抑制控制能力的作用受任务要求和隐喻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对二语隐喻加工的认知机制有新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卢春明教授的主旨发言题为《自然会话语言加工的认知层级结构和神经计算机制》。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也是人际互动过程中重要的交流媒介。经过数万年的演化,以语言交流为主要媒介的人际社会互动与人脑建立了密切关联。但是,人脑表征具有复杂嵌套结构的自然、连续语言,并通达语言符号传递的深层知识,利用语境信息实现流畅交流和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却并不清楚。在过去十多年里,卢春明团队聚焦自然情境下的语言加工与人际社会互动,结合近红外光谱成像超扫描技术和自然人际互动研究范式,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语言交流的认知层级结构及其神经基础,考察了语用推理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计算机制,并将这些原理用于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有效教学。卢春明还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例如如何、何时亲子互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整场报告精彩纷呈。
在下午的特邀报告环节,来自实验室的师生共做了六场汇报,陈宝国、卢春明、张辉和赵晨作为专家一一点评。
梁利娟教授以《反语使用倾向和接受度对反语加工的影响:来自自定步速阅读和ERP实验的证据》为题,汇报了其团队在反语加工方面的最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个人反语的使用倾向和使用接受度对反语加工的调节作用,拓展了相关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金华博士以《口译笔记特征标注计算机辅助系统“CANA”的开发》为题,强调了笔记特征标注的重要性,讨论了CANA(Computer Assisted Note-taking Analysis)研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具体功能。CANA的开发是计算机辅助口译研究的尝试,同时也为未来建立口译笔记语料库提供了技术基础。
博士生林琳汇报的题目是《对话中说话人话轮可预测度影响听话人词汇产出计划的时间进程》。该研究通过两项汉语眼动实验,采用视觉-情景范式的拓展范式,探究对话中的产出计划加工。结果表明,对话中产出计划通常尽早开始,部分支持早计划假说;但在具体时间进程上则根据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具体情况,或早或晚地分配认知资源用于词汇提取。
硕士生尹馥洁以《认知资源在外语语音协同中的作用研究》为题,探究了认知资源在意义和形式上的分配如何影响外语语音协同。该研究采用了“前测朗读-听词选择-后测朗读”的范式,结果发现外语语音协同并非完全自动化,当对形式分配更多注意时,协同可能更强,但这一效应受到具体语音特征的调节。
博士生李仁以《英语二语学习者句子产出中言语计划的眼动研究》为题,探究了不同水平的英语二语学习者在概念化阶段和言语组织阶段的言语计划机制。该研究采用图片描述任务,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在概念化阶段更加倾向层级递增的方式,且倾向于将概念化阶段和言语组织阶段作为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然而,在言语组织阶段,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言语计划方式呈现出从层级递增到线性递增的动态发展趋势。
硕士生张玲以“The roles of cognitive resources and L2 proficiency in perceptual cue weighting”为题,探究了认知资源和二语水平对二语语音感知中声学线索使用权重的影响。其结果揭示了二语语音感知的认知机制和个体差异因素,并对二语语音训练有所启示。
每场特邀报告结束,四位专家都进行了专业的点评,现场观众讨论热烈。
闭幕式上,赵晨对本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首先,他对各位专家和学者的精彩报告及细致评论表达了感谢与赞扬,指出实验室的师生应以三位专家为标杆,不仅要学习其实证研究的严谨思路与创新思想,还要打磨成果展示的技巧。最后,赵晨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师生、线上听众以及会务组全体成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期待来年与各位专家学者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再次相聚。至此,第四届双语认知与发展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