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
成果 /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成果>>论文>>正文
赵晨、孙淇在《外语教学研究》上发表文章
2022-05-10 李仁 


实验室主任赵晨教授及其2019级硕士生孙淇在《外语教学研究》上共同发表了研究成果《二语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层级还是线性》。


1 研究背景

语言产出研究有一个共识,即语言产出的信息是递增的,并贯穿全过程;但是这种信息在言语过程中是如何递增的目前尚存争议。句子产出中语法编码阶段的词汇计划对此提出了线性递增观(Meyer et al. 1998; Zhao & Yang 2016)和层级递增观(Smith & Wheeldon 1999;Wheeldon et al. 2013)。近些年来,另有许多研究(Ferreira & Swets 2002;Konopka & Meyer 2014; van de Velde et al. 2014)认为词汇计划并不是要么线性或要么层级这两种选择机制,而是受结构难易度和时间压力等因素制约。此外,二语学习者句子产出中的词汇递增也鲜有研究涉及。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对象,探讨他们句子产出中词汇计划的递增方式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是层级还是线性递增?

2)英语水平和时间压力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计划的递增方式?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两个实验构成,均采用图片描述任务。其中实验一有5秒预览图片时间,实验二取消了5秒预览时间,要求被试对歧义结构进行产出。下图以歧义句“the son of the man who is washing his hands”为例:



如上图所示,名词短语中心词son在句法树形图上的位置总是比man高,因此被称为高位名词,man为低位名词。在该结构中,关系从句CP既可挂靠son形成高挂靠(a),也可挂靠man形成低挂靠(b),因此产生歧义,形成两种结构。它们虽词序一样,但挂靠关系不同,是探讨线性或层级递增的理想结构。

Brown-Schmidt & Tanenhaus(2006)开发了 Click on the A of the B (that’s/ who’s) below the C 图片命名任务来对应上述歧义结构,其中A、B、C 分别是高位名词、低位名词和关系从句中的名词,C的命名一致性被操控。句子分为6个区域(以斜杠隔开):言语潜伏期 / 开场白 (Click on the) / A/of the/ B/ (that’s/ who’s ) below the C。通过测量各个区域是否有命名一致性效应和挂靠效应来判断词汇计划的递增方式。命名一致性效应反映词汇计划难度。在本实验中,出现命名一致性效应说明位于句子最后的名词C被激活。所谓挂靠效应是说受试在高、低挂靠结构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本实验任务的假设如下:

1)线性递增。受试采取逐词计划策略,在言语潜伏期计划开场白,在说开场白时计划高位名词A,依此类推。因此前4个区域没有命名一致性效应,但在低位名词B或者关系从句区域有命名一致性效应,且不受结构差异影响。

2)层级递增。受试在产出高位名词A的同时计划关系从句,激活其中的名词C,从而在高位名词A区域产生命名一致性效应,且不受结构差异影响。

3)混合递增。不同结构递增方式不同。高挂靠结构是层级递增,受试在高位名词A计划关系从句,激活名词C,产生命名一致性效应;低挂靠结构是线性递增,受试在低位名词 B计划关系从句,激活名词C,产生命名一致性效应。


3. 研究结果

实验一中,高、低水平受试在句子产出中的表现一样,即在前5个区域都没有命名一致性效应,只在关系从句区域有命名一致性效应,并且所有区域都没有挂靠效应。实验二中,低水平受试在前5个区域(潜伏期、the、A、of the、B)没有挂靠效应和命名一致性效应,仅在关系从句区域有命名一致性效应;对高水平受试来说,前5个区域都没有挂靠效应和命名一致性效应,但是在关系从句区域有挂靠效应和命名一致性效应。


4.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就低水平受试而言,无论有没有5秒预览图片时间,他们产出句子中的前5个区域都没有命名一致性效应,只在关系从句区域有命名一致 性效应,并且所有区域都没有挂靠效应,这符合假设1的条件,说明低水平受试的词汇计划是线性递增。

就高水平受试而言,当有5秒预览时间时,他们产出句子的前5个区域都没 有命名一致性效应,只在关系从句区域有命名一致性效应。这符合假设1的条件,说明他们的词汇计划是线性递增。当没有5秒预览时间时,他们产出句子的前5个区域都没有命名一致性效应,但在关系从句区域有命名一致性效应和挂靠效应。这虽然与假设1的条件大部分吻合,但也有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在 关系从句区域发现了挂靠效应。该如何解读在此区域发现的挂靠效应呢?这种挂靠效应实际上是一种句法敏感性(赵晨,2013)。句法敏感性说明高水平学习者的词汇计划有层级递增特点。 综合来看,高水平学习者的词汇计划仍以线性递增为主,兼有层级递增特点。

两个实验综合说明,低水平学习者在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不受时间压力影响,是严格的线性递增,高水平学习者的词汇计划虽然受时间压力影响,但仍以线性递增为主。这种差异可用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观来解释。该观点特别强调语言水平和频率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Ellis(2002)的“频率效应假说”更是认为频率是二语学习的决定性因素。二语学习需在反复出现的语言材料之间建立连接,并不断将其强化。语言水平与使用频 率呈高度正相关,二语句法表征也是一个基于用法的、逐步发展的过程(王启、屈黎娜 2012;赵晨、姜申君 2019)。高水平学习者对关系从句的挂靠更为敏感, 这种敏感性来源于他们对挂靠类关系从句的使用频率高于低水平学习者,这导致他们在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虽然以线性递增为主,但兼有层级递增特点。


5. 结论

本研究的两个实验结果表明,低水平学习者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不受时 间压力影响而表现为线性递增;高水平学习者的词汇计划受到时间压力影响表现为一个弹性选择机制,没有时间压力时,他们采用线性递增策略,有时间压力时,他们选择以线性递增为主、兼有层级递增的策略。本研究实验结果说明二语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并不是一个要么线性、要么层级的递增方式,而是受时间 压力和语言水平的影响,这为解决语言产出中词汇选择的递增方式之间的争议提供了新证据。



原文出处:

赵晨,孙淇. 2022.二语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层级还是线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  54(02):214-226+319. DOI:10.19923/j.cnki.fltr.2022.02.010.



主要参考文献

[1]Brown-Schmidt, S. & M. Tanenhaus. 2006. Watching the eyes when talking about size: An investigation of message formulation and utterance planning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54(4): 592-609.

[2]Ellis, N. 2002.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4(2): 143-188.

[3]Ferreira, F. & B. Swets. 2002. How incremental is language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production of utterances requiring the computation of arithmetic sums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46(1): 57-84.

[4]Konopka, A. & A. Meyer. 2014. Priming sentence planning [J]. Cognitive Psychology 73(1): 1-40.

[5]Meyer, A., A. Sleiderink & W. Levelt. 1998. Viewing and naming objects: Eye movements during noun phrase production [J]. Cognition 66(2): B25-B33.

[6]Smith, M. & L. Wheeldon. 1999. High-level processing scope in spoken sentence production [J]. Cognition 73(3): 205-246. Snodgrass, J. & M. Vanderwart. 1980. A standardized set of 260 pictures: Norms for name agreement, image agreement, familiarity, and visual complexity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6(2): 174-215.

[7]van de Velde, M., A. Meyer & A. Konopka. 2014. Message formulation and structural assembly: Describing “easy” and “hard” events with preferred and dispreferred structures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71(1): 124-144.

[8]Wang, Qi & Li’na Qu [ 王启、屈黎娜 ]. 2012. Structural priming in L2 sentence interaction and L2 development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6): 875-885. 二语交互中的结 构启动与二语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6]

[8]Wheeldon, L., N. Ohlson, A. Ashby & S. Gator. 2013. Lexical availability and grammatical encoding scope during spoken sentence production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66(8): 1653-1673.

[9]Zhao, Chen & Shenjun Jiang [ 赵 晨、姜 申 君 ]. 2019. Conceptual structures modulate structural priming in L2 complex sentence production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3): 422-434. [ 二语句子产出中概念结构对句法启动的调节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

[10]Zhao, Liming & Yufang Yang. 2016. Lexical planning in sentence production is highly incremental: Evidence from ERPs [J]. PLoS ONE 11(1): 1-20.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