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
成果 /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成果>>论文>>正文
蔡任栋、林洁绚、董燕萍发文探究口译能力与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2023-05-03 尹馥洁 


一般认为,心理因素在口译表现与口译训练中有重要作用。那么口译能力与心理因素具体是如何在训练过程中相互作用的?蔡任栋、林洁绚、董燕萍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interpreting competence in interpreting students: a developmental study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口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呈U形发展,口译焦虑呈倒U形变化


CE1B

(图片源于网络)



1. 研究背景

口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语言技能,学生口译能力发展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译技能、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我们需要探究口译能力发展中起作用的个体差异因素:语言能力、工作记忆能力、执行控制能力和心理因素(Dong 2018; Johnson 2001)。对于前三类因素的实证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对于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少。心理因素是译员有效应对复杂口译现场的决定性因素(Moser-Mercer 2008)该研究主要考察三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焦虑)与口译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根据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心理因素不断变化,其中一个因素的发展可能会触发其他因素的发展,或与其他因素的发展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口译能力的发展 (Dong 2018; Moser-Mercer 2008)。对于这一假设,目前的实证研究多数是间接的,缺乏直接的实证证据。为此,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学生译员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水平以及口译焦虑程度在口译训练过程中会如何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与口译训练初期的表现有关?

(2) 口译训练初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水平和焦虑程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预测训练后期的口译表现?


2. 研究方法

该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心理因素由四份专业量表测量(一般自我效能感表,口译学习动机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口译焦虑量表),口译能力由口译表现测量。实验结论将由对比分析量表和口译表现的数据得出。

实验1是纵向研究。51名口译专业的本科生在大三学年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了前后测。每次测试,都需要被试首先用中文完成四份量表。完成量表的一周后,被试需要按指令完成口译任务。前后两次测试采用了相同的测试材料。口译由两位口译老师依照信息对等度和流畅度各占70%30%的比例对被试的表现进行打分。由于大多数本科生在毕业后没有继续接受口译训练,研究无法进一步观察他们口译能力的发展,所以实验2采用共时设计,招募40名翻译硕士完成实验1相同的测试,并将所得数据与实验1的数据对比。


3. 研究结果

如图1所示,实验1的结果表明在前后两次测试中,本科生组的学习动机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出现下降,而焦虑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实验2发现,硕士组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总体比本科生高,而口译焦虑和特质焦虑的水平都较本科生组低。


226AD

1 本科生组和硕士生组心理能力因素水平的测试得分


另外,相关分析的数据显示,实验1中,两次测试的口译表现与学习动机都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当时的口译焦虑水平呈现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只在后测中与口译表现呈现正相关。而实验2中各心理因素的水平皆与口译表现无关。分层回归分析的数据显示,实验1中前测的口译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但无法预测焦虑水平的变化;而前测学习动机相较于口译焦虑对后测口译表现有显著影响。


4. 结论与启示

第一,该研究发现口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焦虑这三种心理因素呈差异性发展。对于研究问题一,两个实验的结果共同表明,口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遵循U形发展模式,口译焦虑则呈倒U形模式发展。

第二,该研究数据表明心理因素对口译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研究问题二,实验1的数据显示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呈负相关,但前者不能预测后者的发展。相比之下,学习动机虽与同期口译表现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它是初学者克服困难继续练习的动力,对口译成绩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硕士生组中,心理因素与口译表现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心理因素对高阶口译学生的影响可能没有本科生强,但并不排除心理因素对高阶口译学生口译表现的潜在影响,因为实验12的翻译任务相同,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生完成任务的能力较高。

第三,该研究的发现支持心理因素存在相互作用,且心理因素与口译能力存在双向作用关系的理论假设(Dong 2018; Moser-Mercer 2008)。这首先在心理因素的内在相关性中得到了证实: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焦虑呈负相关。其次,在实验1中,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显著相关;前测的口译表现能够显著预测后测的自我效能感。


5. 结语

该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考察口译学员的自我效能感、动机、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发展及其与口译能力的双向作用关系。研究结果对口译训练具有启示意义。首先,数据显示具有较高学习动机水平的本科生在口译训练中进步更加明显,教师可利用口译学习动机量表衡量学生的发展潜能。其次,口译焦虑对学生口译表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可通过评估学生的焦虑水平预测其口译表现。


原文出处:

Cai, R., Lin, J., & Dong, Y. (2023).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interpreting competence in interpreting students: a developmental study.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118. https://doi.org/10.1080/1750399X.2023.2182590


主要参考文献:

Dong, Y. 2018. Complex Dynamic Systems in Interpreting Students Train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13 (2): 185207. doi:10.1075/tis.00011.don.

Johnson, K.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Moser-Mercer, B. 2008. Skill Acquisition in Interpreting: A Human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 (1): 128. doi:10.1080/1750399X.2008.10798764.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